【战局胶着:乌军攻势遇阻,俄军断粮道战术显效】
近日,乌克兰军队在红军城北部战线集结装甲部队试图突破僵局,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。与以往不同,俄军此次并未选择正面阻击,而是采取掐咽喉战术——多支机动部队迂回至乌军侧翼,精准切断了其后方补给线。这种围而不打的战术让推进中的乌军装甲部队如同陷入泥潭,前有防线,后无退路。
在具体战况方面,乌军第253突击旅的装甲纵队刚离开驻地,俄军第76空降师便从西南方快速穿插,成功封锁了至关重要的M30公路补给通道。更致命的是,俄军侦察部队锁定了乌军在工业区设立的三个物资中转站,随后引导远程炮火实施精确打击。随着铁路枢纽也被破坏,红军城周边已形成孤岛态势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近日讲话中罕见提及前线复杂局势,间接承认了当前被动局面。
苏梅方向的战况同样吃紧。俄军近卫第3师在占领尤纳科夫卡村后建立桥头堡,迫使乌军抽调预备队增援红军城,导致该区域防线出现空隙。虽然乌军第112国土防卫旅一度组织反击,但在俄军海鹰-10无人机持续监控下,反击部队刚推进2公里就在西尼亚克河畔遭遇伏击。据前线报告,朝鲜志愿部队在该区域构筑了严密工事,使得乌军不敢贸然渡河。
展开剩余60%这场消耗战的关键在于后勤较量。俄军改变战术重点,专门针对乌军生命线实施打击:公路运输节点遭破坏,铁路调车场被摧毁,油料仓库接连遇袭。最新情报显示,俄军已投入射程达70公里的姆斯塔-SM2自行火炮,其抗干扰能力令乌军电子战部队一时难以应对。
国际援助的迟滞加剧了乌军困境。尽管以色列提供的铁穹防空装备已部分部署,但美国突然暂停战斧巡航导弹供应造成战术缺口。挪威、芬兰等北欧国家承诺的援助规模有限,泽连斯基在10月18日的讲话中坦承:我们正进入依靠自身力量的阶段。
恶劣天气成为新的变量。持续降雨使乌军侦察无人机出动率下降60%,俄军趁机重启大规模炮击战术。军事分析家指出,随着冬季临近,战局将进入耐力竞赛阶段。若乌军无法在道路泥泞期前夺取战略要地,俄军可能凭借补给优势掌握主动权。
这场局部战斗牵动着整个东欧地缘格局。从断供的补给线到迟缓的外援,从变化的天气到波动的国际支持,红军城上空的硝烟不仅关乎两国胜负,更影响着整个地区的战略平衡。正如基辅智库研究员所言:现在比拼的不仅是火力,更是体系韧性和战略耐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