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四六年那会儿,耿飚大哥跟着叶剑英将军的脚步,踏进了北平军调部的大门。他在那里,成了咱们代表团里威风凛凛的副参谋长,还挑起了四平执行小组中共代表的重担。
那年春天,四月初的时候,蒋介石突然对咱们守在四平的军队动手了,一场轰轰烈烈的四平保卫战就这么拉开了序幕。为了能让两边消停会儿,北平军调部派出了一位叫耿飚的使者,让他去四平看看情况。耿飚到了四平后,没多久就碰上了国民党那边71军的军长陈明仁。这位陈军长啊,正是带着大军攻打四平的主力头头呢。
耿飚讲起那段往事,说当他们踏进四平城那会儿,陈明仁立马就像变了个脸,直接把他们给“请”进了个小圈子,门口还站着哨兵,跟两尊门神似的,盯得他们紧紧的。想出门透透气?没门儿!就连他们电台的“小喇叭”也被勒令禁言了,啥动静都不能有。
过了大半个月,国民党那边才慢慢松了口,给耿飚开了绿灯,让他前往四平前线。可那时候啊,四平保卫战的大戏已经唱咱们的队伍,硬是在那儿咬牙扛了好久,最后实在是打得太累了,就主动撤了。国民党军一看机会来了,立马就涌进了四平城。
战火的硝烟渐渐散去,咱们的队伍也踏上了归途,耿飚呢,就留在了四平,但这时候的他,其实也没啥具体差事要忙了。就在这么个空档,耿飚居然又碰上了陈明仁,俩人一见面,还闹出了段挺逗的事儿。
耿飚和陈明仁啊,那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。俩人都来自湖南醴陵,老家近得就像邻居,走路都不超过十里地。所以,陈明仁一见到耿飚,那股子尊重劲儿就上来了,一口一个“同乡”叫得亲切。记得那次停战小组晚宴结束后,陈明仁硬是把耿飚拽进了屋,非要和他挤一张床,说是有好多心里话得聊聊。耿飚一听,心里直乐呵:“行,那就一起睡吧,我倒要听听你能聊出啥花样来。”
那一夜,两个人坐在一起,与其讲是在闲聊,倒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思想的交锋。陈明仁开口便夸起了国军的日子滋润,说他们吃的都是白洋面,身上穿的是地道的美国卡其军装,一脸得意。耿飚一听,眉头一挑,反驳道:“老陈啊,用外国的东西有啥好炫耀的?咱们可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,干啥老得把外国的挂在嘴边,自家的东西咋就不好了?”
陈明仁话题一转,谈到了国民党在东北战场的连连胜利,他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,声称前途一片大好。他毫不掩饰地预测:“不用三年,或许两年多点,我们必定能战胜共产党。”
耿飚开口了,他的声音带着几分不满:“瞧瞧你们,说好的停战协议呢?结果你们却偷偷摸摸地对四平下手。我们这边人少,但咱们不怕,硬是跟你们拼了一场,让你们也尝尝苦头。打完了,我们也不恋战,自个儿撤了。你们就觉得自己赢了?还天天喊着要打内战,说什么我们必输无疑。哼,我耿飚可不信这邪,咱们走着瞧,不出三年,看国民党怎么栽跟头!”
陈明仁一听,眉头一挑,嘴角勾起一抹笑,对着耿飚挑衅道:“你敢不敢跟我打个赌?”耿飚一听这话,也是不含糊,拍了拍胸脯,爽快答道:“打赌?有啥不敢的,打就打!”
话说三年时光匆匆而过,转眼就到了1949年的8月。那时候,四野的战士们像是英勇的北风,从遥远的东北一路呼啸着吹到了湖南。这军事风暴来得猛烈,让人心生敬畏。陈明仁将军呢,他在强大的军事压迫和政治呼唤声中,最终决定追随他的恩师程潜,一起在长沙举起了起义的大旗。起义之后,陈明仁将军踏上了新的人生道路,他加入了解放军的大家庭,成了湖南军区的副司令员,还挑起了解放军第21兵团司令员的大梁。岁月流转,到了1955年,国家为了表彰他的功绩,郑重地授予了他解放军上将的军衔。
话说当年,四平城里那俩哥们儿打的赌,总算是见了分晓。可故事到这儿还没完呢。转眼到了1950年头一遭,耿飚老兄因为以前在军调部混得风生水起,中央大佬找上门来,跟他说:“老耿啊,军装咱先脱一脱,去外交部露两手咋样?”就这么着,耿飚摇身一变,成了咱们新中国派驻瑞典的头号大使,也是第一位出使西方国家的使者。
在踏上瑞典的履职之旅前,外交部体贴地给耿飚安排了个小长假,让他回那个阔别二十多年的老家瞅瞅。时间一晃到了1950年2月,耿飚满心欢喜地回到了醴陵。说来也巧,那会儿陈明仁的部队刚好也在醴陵歇脚。耿飚二话不说,直奔陈明仁的司令部,一见面,陈明仁就拍着耿飚的肩膀笑道:“还记得四平那回打赌吗?你赢了,我彻底输了。”
那场为欢迎耿飚举办的宴会上,陈明仁成了故事的主角,他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他们昔日的赌约。随着他的讲述,那段关于四平打赌的往事,仿佛终于找到了归宿,悄悄地,在大家心里落下了一个圆满的句点。
耿飚老将军到了晚年,拿起笔来撰写回忆录,里头记下了这么一件有意思的事儿。他缓缓说道:“想当年1946年,在铁岭有那么一位叫陈明仁的将军,身为蒋介石亲信部队的头头儿,那可是对蒋校长的命令言听计从,忠心耿耿。”可谁能想到,后来这位陈将军竟跟着程潜将军一起,毅然决然地投了诚,转身一变,成了咱们解放军里的一员大将。这对陈明仁来说,从里到外的这番大转变,想来绝非易事。
说起来挺有意思,想当年,那个信誓旦旦打赌解放军赢不了的陈明仁,最后自己却穿上了解放军的制服,当上了兵团司令员,还被封为了开国上将。而另一边,耿飚这家伙,早早就断定解放军三年后准能胜利,结果胜利来了,他却转身离开了部队,没赶上那场授衔大典。那时候,像耿飚这样从枪林弹雨转到外交风云的战友可不少,姬鹏飞、黄镇、韩念龙、袁仲贤,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,大伙儿都亲切地叫他们“将军大使”。按说他们立的战功,当个开国将军那是绰绰有余,可最后也没能披上那身荣耀的军装,接受授衔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